首页 > 资讯 > > 内容

读了三遍《撒哈拉的故事》,才发现最好的生活都是免费的

发表时间:2023-04-25 22:11:04 来源:洞见

读了三遍《撒哈拉的故事》,才发现最好的生活都是免费的

作者:洞见Leyla


【资料图】

20世纪80年代,三毛的《撒哈拉的故事》一经出版,立马红遍大江南北。

此书在两岸三地迅速传播,唤起了无数人心中的撒哈拉之梦。

十几年后,三毛随着滚滚红尘消逝。

但她笔下的文字,仍旧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男女。

有一位读者在书评里写道:

“未读三毛之前,我生活的全部都是钱。

工作是为了钱,结婚是为了钱,生活是为了钱。

直到读了三四遍《撒哈拉的故事》,我才明白,真正美好的生活,其实跟有钱没钱没有必然的联系,更多的在于你有没有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。”

诚然,若没有经营生活的能力,即便是家财万贯,日子也是索然无味。

年纪越大,就越懂得,真正丰盈的生活,永远依赖一颗热气腾腾的心。

而它,永远是免费的。

1

《撒哈拉的故事》中,三毛讲过这样一段经历。

1973年,三毛背着行囊,来到广袤荒凉的撒哈拉沙漠。

在这里,她与爱人荷西结婚,共同组建了一个温馨的小家。

当时,三毛经常去家附近的杂货店购买结婚所需的生活用品。

一来二去,认识了杂货店的店员沙仑。

沙仑是一个身世凄惨又木讷老实的人,他深爱着自己远方的未婚妻沙伊达。

然而,这个沙伊达是一个欲求不满的女人。

沙仑和她谈婚论嫁的时候,她觉得聘礼需要30万西币,才撑得起场面。

于是沙仑拿出所有的家底,满足了她的要求。

但有了30万,她还是觉得不满足。

每次和沙仑通信,她不是找各种借口要钱,就是嫌弃沙仑太穷。

一次,她给沙仑写信,声称自己现在不能来撒哈拉,因为没有钱。

只要沙仑能设法筹10万块西币,她便能购买机票到达他的身边。

于是沙仑白天看店,晚上兼职面包店的工作,没日没夜地打工,终于攒够了钱。

某天,沙仑带着满满的钱,如飞蛾扑火一般去找寻他的幸福。

但故事的结局却让人无比失落。

沙伊达挥霍完了10万块西币,又想要更多的钱。

两人三天一大吵,两天一小吵,关系最终走向了崩塌。

生活中,很多人就像沙伊达,觉得有了足够的钱,就会有足够的快乐。

但他们却忽略了一个事实: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。

当你有了一辆车子,你就会想要更名贵的车子;

当你买了一套房子,你就会想要更豪华的房子。

一个人的快乐如果只是追求财富,他便永远得不到满足。

就像下面的这幅漫画:

很多人没钱的时候,觉得生活所有的矛盾都来自钱。

但一朝自己什么都有了,发现日子还是不快乐。

为什么呢?

作家周国平说:

金钱的好处便是使人免于贫困。

但是,在提供积极的享受方面,金钱的作用极其有限。

人生最美好的享受,包括创造、沉思、艺术欣赏、爱情、亲情等等,都非金钱所能买到。

所有这类享受皆依赖于心灵的能力,而心灵的能力是与钱包的鼓瘪是毫不相干的。

钱,的确能买到很多东西。

但真正的幸福,却不是靠钱就能堆砌出来的。

2

书中讲到,三毛和荷西决定在沙漠定居后,他们在那里租下了一间又小又破的房子。

房子对面是一大片垃圾场,垃圾场后是波浪式的沙漠,再远就是广阔的天空。

房子里空空如也,砖缝清晰可见,水泥地高低不平。

墙左角上面有个缺口,风不断地灌进来。

第一次进家门,荷西有些忐忑地问三毛:“你觉得房子怎样?”

三毛说:“很好,我喜欢。”

然后,三毛花了大把心血,开始了对屋子的“改装”。

她先将轮胎铺上坐垫,就变成了一个有趣的鸟巢坐垫;

深绿色的大水瓶插上一束怒放的野地荆棘,房间里便多了股美妙的诗意;

棺材板上放上厚海绵垫,再用彩色条纹布缝起来,制成了一个舒适的沙发。

一所空心砖垒就的破旧房子,就这样变成了“全沙漠最美丽的家”。

最孤寂无聊的荒芜之所,却在三毛的改造之下,变成了世人眼中的“诗与远方”。

生活中有些人,在月薪5000的时候,将租住的房子搞得邋里邋遢;

那么这样的人,到了月薪5万,即便住在高档公寓,生活还是会一团糟。

而有些人,即便身处贫瘠之地,也能从心里开出花来。

这样的人,无论有钱还是没钱,照样可以把生活经营得有滋有味。

作家梁爽有一次去昆明旅游,专门去找林徽因和梁思成当年住的地方。

因为她清晰地记得,在林徽因笔下,自家小屋是那样的美丽:

“我们正在一个新建的农舍中安下家来。邻接一条长堤,堤上长满如古画中那种高大笔直的松树。”

梁爽看书的时候,觉得那个意境美极了。

结果到了地方,发现林徽因笔下动人的小屋,不过是一个破旧的房子。

周围的地面上有积水滋生蝇虫,旁边有打麻将的,有摆小摊的,完全不是梁爽想象中的样子。

但也因如此,她才明白:

其实房子本身不是风景,是居住者把它变成迷人的风景,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能力。

好的生活,其实跟有钱没钱没有必然的联系,更多的在于你有没有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。

不愿折腾,不愿花费心思,就会将日子过得死气沉沉。

懂得发现生命中的小确幸,于日常的细微小事中摸索惊喜。

那么再枯燥的日子,也能焕发盎然的生机与诗意。

3

九百多年前,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,与友人刘倩叔共游南山。

刘倩叔以蓼菜、新笋等野菜相待,苏轼品尝后,举箸慨叹:“人间有味是清欢。”

人间最有味的,就是这清淡的欢愉——这就是苏东坡的生活哲学。

三毛也是如此。

书中写道,丈夫荷西的工资向来不高。

三毛做了家庭主妇后,夫妻俩经济拮据,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。

好不容易三毛的父母从老家寄了一些粉丝过来,她急急慌慌做的第一道菜,便是粉丝煮鸡汤。

荷西尝了一口,疑惑地问:“什么东西?中国细面吗?”

“不是。”

“那是什么?很好吃。”

“这个啊,叫做‘雨’。是春天下的第一场雨,下在高山上,被一根一根冻住了……”

荷西瞪大了双眼,有些难以置信,但还是爱吃得不得了。

三毛做的第二道菜,是“蚂蚁上树”。

她先将粉丝在平底锅内一炸,再撒上绞碎的肉和汁。

荷西咬了一口,又发出了疑问:“什么东西?好像是白色毛线,又好像是塑胶?”

“都不是,是你钓鱼的尼龙线。”

荷西愣住了:“这东西还能吃?”

“中国烹饪博大精深,可把什么东西变成食物。”

荷西吃了一口,夸赞三毛说:“你怪名堂真多,如果我们开个饭店,这个菜一定可以卖个好价钱!”

寂静无人的沙漠里,夫妻俩的笑声长久地盘桓在空中。

很喜欢这样一段话:

在一粥一饭中,读众生百态;于一汤一菜间,阅世情冷暖。

将生活嚼得有滋有味,靠的不是钱,而是一颗浸透人间烟火的心。

生命是一场漫长的旅程,一路上总是不乏枯燥与无味。

但对于内心富有的人来说,哪怕是再小的细节,也能捕捉动人的乐趣。

生活只要有了爱做养料,即便是粗茶淡饭,也总是香甜可口的。

再平淡的日子,你若用心去经营,也能变得熠熠生辉。

北大教授张颐武说:

“三毛的成就主要不是在文学上,而是在生活方式上。

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壮阔的生活方式。

这种生活方式就是——在有限的时空里,过无限广大的日子。

人到了一定年纪,终会明白:

真正重要的不是财富多寡,地位高低,而是湮没在岁月长河里那一段段珍贵的时光。

即便没有大富大贵,但只要无病无灾,就是幸福;

即便没有豪宅豪车,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,吃一顿饭、聊一会天,就是美满;

即便没有浮华万千,但只要静心养一株花、种一棵树、看一朵云,就是安逸。

点个赞吧 ,用心活着,就能把日子过得摇曳生姿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标签: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3 华夏产业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琼ICP备2022009675号-37   联系邮箱:435 227 67@qq.com